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高質量黨建助力團建,充分發揮共青團育人作用,持續深化“三下鄉”品牌,組織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7月10日至7月14日,經濟與管理學院第三支部帶領青年大學生前往建甌市東安村開展了一場以“探訪風雅建州,擎畫振興藍圖”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促進鄉村發展,為建甌市的美好未來貢獻青春力量。
建甌市是“千年酒城”、“中國筍竹之都”,是全國文化先進縣、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東安村坐落于建甌市區東部,距離城區3公里,靠近浦南高速,松建高速,京臺高速,已逐步成為建甌乃至閩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實踐團在東安村知青林場
晨曦初露,古韻悠長,實踐團漫步于建甌古城,穿梭于古宅與博物館之間,細細品味著建甌古代建筑的匠心獨運,領略建甌文化的深厚底蘊,同時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不只是經濟之振興,更涵蓋文化之復興、生態之和諧與社會之全面進步。隨后,實踐團來到建甌市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舊址暨劉葆彝故居。中共閩北臨委的建立是閩北乃至福建省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標志著福建省的革命低潮已經過去,從此,福建革命進入了武裝暴動、創建紅軍、建立蘇維埃政權、開屏土地革命、實行紅色武裝割據的新階段,迎來了革命的新高潮。時光積淀,紅色回憶已成歷史,紅色精神卻始終鐫刻于建甌人民的血脈當中,塑造著不畏艱險、不忘初心、吃苦耐勞、敢拼敢闖的民族品格。日影西斜,實踐團轉戰至雙龍戲珠酒業文化公園。在園內,實踐團全面了解建甌酒文化的起源、發展、傳承與創新,體驗醬酒發酵釀造的過程。
吳院長給實踐團成員講解建州歷史
實踐團參觀建甌市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舊址
實踐團參觀東南醬酒文化館
工作人員為實踐團講解醬酒釀造技術和歷史
凈村之舉,惠澤民生。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東安村,三支部帶領實踐團成員穿梭村道進行清掃工作。隨后,走進圖書室,分類整理書籍,讓知識的種子在村民心中生根發芽。午后,實踐團走進村委會,進行村務調研,了解新時代鄉村治理工作。通過訪談,團隊成員了解到基層村干部需要對接上級十幾個部門的相關工作,還要負責當好惠民政策的“傳聲筒”,入戶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讓村民知曉政策、得到政策、享受政策帶來的實惠,為村民解憂,為老百姓辦實事,可以說日常工作十分繁重。深入了解東安村的情況,讓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惠澤民生”的內涵,學會了如何用實際行動去踐行自己的信念與理想。
實踐團在整理村圖書室
施書記帶領實踐團參觀東安村
直播為媒,電商興農。晨光中,三支部帶領著學生們踏進了東安村的實驗農田,親手體驗農作物的播種與耕耘,體驗農耕的不易與喜悅。之后,指導學生運用他們所學的專業知識幫助村民們開展直播,學生激烈討論,希望通過鏡頭將這份鄉村的淳樸與希望傳遞給遠方的觀眾。第二天,在東安村的直播基地里,學生們以飽滿的熱情在直播間售賣中草藥以及農產品,讓更多人見證了鄉村的活力與潛力。
實踐團在進行直播前的準備
實踐團在進行直播
陶藝傳承,匠心獨運。建甌作為福建省的陶瓷重鎮,東安村的陶藝基地更是以陶藝制作為主,形成了具有東安村特色的研學項目。實踐團深入體驗陶藝項目,并與村委及陶藝老師交流,深刻體悟陶藝之韻,激發了成員們對傳統文化價值的深刻認同與珍視。之后,她們作為志愿者,協助基地開展研學活動,引導孩子們發揮創意與想象,塑造出一件件充滿童趣的陶藝作品。在這一過程中,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得到了完美的融合與展現。
實踐團成員引導孩子們完成陶藝作品
實踐團在陶藝研學基地
奮斗擦亮青春底色,實踐擔當時代重任。三支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社會實踐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將社會實踐與愛國主義教育、鄉村振興、專業認知和宣傳相結合,協同育人。引領廣大青年在社會實踐中用雙腳丈量民情,用知識回報社會,用心靈感受責任,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學習生活中,在扎根祖國大地的生動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智慧與力量,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